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27章 气运大男主,倭灵王,朱祁镇

第327章 气运大男主,倭灵王,朱祁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明尸体防腐技术很好,能保证尸体几年不腐烂。

问题是,皇帝若从中作梗,不给你用,难道任由朱祁镇的尸体溃烂吗?

“他非要如此对待他兄长吗?”孙太后只是哭。

胡濙也难办。

但此刻绝不是退让的时候,一旦他退让,皇帝肯定会铤而走险,弄死孙太后,这会影响天家声望,影响朝堂稳定。

“陛下想让阳武侯和交国公联姻。”

阳武侯就是常德的儿子,孙太后的外孙。

外孙终究不姓朱,这个当口,她并不在乎。

关键常德和皇帝走得近,不用她担心。

“如今朝堂大定,内政修明,国库丰盈,今年就会定下开海国策,财政收入怕是要超过三千万。”

胡濙忽然说起了朝政,孙太后没听明白。

“有如此圣君临朝,天下万民景仰。”

“陛下又有亲子,皇子虽小,却终究会长大的。”

猛地。

孙太后瞪圆眼眸:“太子不争不抢,对他孝顺,难道还要再废再立吗?”

胡濙却不接口,幽幽道:“陛下倒是能敕封两个王爵出来。”

这是在拿亲王爵堵孙太后的嘴。

以前亲王不值钱,但很快,亲王就会非常值钱。

“都去倭国?”孙太后可不想在国内分封,想去国外分封。

“陛下的意思是,一个倭国,一个别国,任选。”

这是皇帝的条件。

孙太后思索半晌,却道:“他万一反悔怎么办?”

“圣母,天下这么大,难道还没有亲侄儿的容身之地吗?”胡濙觉得这问题多余。

是啊,他疆域已经这么大了,管不过来呀,只能分封出去。

宗室里,血脉最近的肯定是自己亲侄子啊。

“那您说我儿之死,跟他有没有关系?”孙太后还是想不通,好像有关系,又好像没关系。

胡濙苦笑:“圣母啊,陛下为何要戕害亲兄啊?”

“如今朝局,看似对陛下有利。”

“可倭郡王薨逝,横生波澜,让新政被迫终止,最头疼的就是陛下啊。”

孙太后将信将疑,幽幽一叹:“希望他不要反悔便是。”

胡濙松了口气,谥号的事算定了下来。

“但什么谥号,需要哀家来定。”

此事可就越权了。

别说是孙太后,就是皇帝都无权定谥号,这是臣权,臣子最重要的权力。

“后宫不得干政,请圣母自重。”胡濙声音冷硬。

孙太后讪讪而笑,她才想到,连皇帝都定不了,她定什么?

“那葬去倭国之事?”

“暂时应该不能,毕竟倭国尚在内乱,不能将倭王葬过去。”

“日后之事,怕是难说。”

胡濙不敢说死了。

毕竟人家儿子分封去了倭国,难道还回大明祭祖吗?肯定是葬去倭国更好,省着来回牵绊。

孙太后欲言又止。

“圣母,陛下事母甚孝,在民间颇有盛名,您稳坐钓鱼台便是。”胡濙安抚她。

“哀家娘家也有几个小子是打仗的材料,放入军中历练一番,您看如何?”

孙太后这个条件提得巧妙。

没有了朱祁镇,孙家这个外戚,只能攀附朱祁钰了。

“回禀圣母,陛下向来重视人才,如今南北都要打仗,您让孙大人上疏兵部即可。”

这点小事胡濙能做主。

孙氏也被皇帝折磨够呛,也该老实了。

只要孙承宗不是太烂,皇帝会投桃报李,恢复会昌伯爵位的,这是政治交易的一部分。

皇帝没那么小气。

“还有一事。”孙太后又开口。

胡濙却皱眉,孙太后太贪心了。

“本朝虽是两个太后,但哀家之后,是要和先帝同衾同穴的,哀家担心,百年之后,会有变化。”

孙太后这个担心是很合理的。

毕竟等她死后,吴太后肯定会想办法谋取和先帝合葬的机会,而她的儿子又是皇帝,一言而决的事。

“老臣这就去请示陛下,让陛下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胡濙可不敢随便插手皇家事。

他匆匆离开,孙太后却目光闪烁,还该谋求什么呢?

很快,胡濙来而复返。

拿着皇帝的亲笔手谕,承诺孙太后,绝对会和先帝合葬。

孙太后舒了口气:“多谢老太傅为哀家筹谋。”

“老臣为圣母效力,理所应当。”胡濙行礼后,退出仁寿宫,又返回乾清宫。

此事就定下来。

朱祁镇以亲王礼下葬,谥号是平谥。

恢复孙承宗会昌伯爵位,等孙太后死后,必须以皇后礼节和宣宗皇帝合葬。

朱祁钰自然都答应了。

“朕觉得倭夷王,更符合他的一生。”朱祁钰幽幽道。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这是个恶谥。

胡濙翻个白眼,这种事可不是跟皇帝商量,而是阁部商量的,跟皇帝没关系。

朱祁钰就提个建议。

手谕走水马驿站,快速传入北京。

倭郡王的薨逝,惹得满城风雨,阴谋论不多,桃瑟新闻遍地都是,也有一些指桑骂槐的言论。

言论放得太开,不利于统治。

但是,想搞臭倭郡王,桃瑟新闻不就是最好的办法吗?

到时候谁会关心倭郡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只要信息足够多,足够乱,谁也查不出来什么。

于谦则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不敢听,也不想听。

他有点琢磨透了,汉宗案、妖书案的目标不是他,皇帝压根就没把他当成一个对手。

不禁气恼,又有几分失落。

短短四年,皇帝成长得这么快。

皇帝没瞧得起他,但文官却对他群起而攻之,把他赶出了内阁,让他老老实实当一个勋贵。

李贤秉政,却倭郡王之死,搞得焦头烂额。

被皇帝叱骂。

估计现在李贤也在后悔。

“皇帝棋高一筹啊。”

于谦之前还笑话过皇帝,皇帝是千防万防的防他,还觉得皇帝防不住他。

结果,最大的小丑是自己。

皇帝压根就没防他,因为他反不了。

自始至终,试探的是民间舆论,试探的是民间对倭郡王的态度,最后才两颗红丸,送走了倭郡王。

满堂朝臣,聪明人不知凡几。

想通此节的人很多。

但没有证据。

皇帝确实和倭郡王和解了,倭郡王有病,确实是又杀又劝,看看那些归档的圣旨,有一百多道。

难道这还是假的吗?

里面还有常德公主的亲笔信,圣母的懿旨,还有太后的规劝懿旨,但有用吗?

归根结底,是倭郡王自己不争气。

病倒一次又一次,救过来一次又一次,结果自己偷吃药把自己给吃死了。

如今各种边新闻泛滥,倭郡王如何死的反而没人在意,在意的是他和那些伶伎做过什么,楼歪了……

京师依旧繁华,倭郡王的薨逝,挡不住张灯结彩。

然而,又一颗重磅炸弹炸开。

周王自缢了。

可以说是畏罪自杀,俞士悦从倭郡王死前吃的药开始查,立刻查出来,在薨逝前几天,倭郡王曾派人去周王府索药。

拷打之后,得知不是索药一次,而是多次。

医案上,倭郡王只吃一颗红丸。

其实是吃了五颗。

让太医来查,发现有三颗是假的。

这一查,自然就查到了周王和进献仙丹的道士。

周王立刻自尽了。

同时,圣旨传来,关闭所有青楼,查抄青楼。

忽然黑冰台的人出动,大理寺协办,查青楼,尤其是送给倭郡王伶伎,曾经待过的青楼。

“周王畏罪自杀?”俞士悦坐在大理寺监牢里。

里面正在拷打正一道道士。

道士说,他们本在贺兰山上修道,是周王找到他们,请他们炼制一种救命的仙丹。

那是景泰十一年冬月。

他们一共炼了三枚仙丹,全都交给了周王。

不可否认,

问题是朱祁镇强索仙丹,刚吃没几天就吃

坏就坏在周王把仙丹给换了。

道士们一口咬定,是周王的错。

俞士悦也在琢磨此案,皇帝的圣旨传来,严令他必须查明,可这是字面上的意思。

实际上呢?是要抹除一些痕迹吧?

此案的妙,妙在朱祁镇用了16个月,把自己尚且可以的形象彻底败光,让天下人都认为他是贪生好瑟之徒。

再看看皇帝,励精图治、内政修明,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后宫妃嫔不多,且都有身孕。

两相对比,还是皇帝是明君啊。

当初让他继位,是最正确的决定。

红,永远需要绿叶来配。

皇帝的口碑,在民间迅速攀升。

那就把此案钉死!

俞士悦明白了,绿叶,就彻底绿下去。

很快,南宫伺候的老太监、老宫女拷打下,把什么都招了。

这些人都是曾经朱祁钰从宫中打发出去的,很多都是朱祁镇的人,把他们放出来,伺候朱祁镇,比活着强。

从朱祁钰巡幸南京后,陆续放出来一千多个太监、老宫女,这些人都是被层层审查,觉得不合格的人。

全都打发去南宫,伺候朱祁镇去。

此事过后,怕是全部要处死。

俞士悦看着口供,和归档里记录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些细节,比如朱祁镇如何临幸美人。

很快,口供里的内容,在京师里面广为流传。

周王死了,为他办事的奴婢还活着呢。

俞士悦很快拿到了周王手下的口供,跟着抓捕了秦王、唐王、蜀王等王。

案件逐渐明朗。

给倭郡王进献美人,是周王和蜀王的主意,毕竟朱祁镇掌管宗人府,他们当然得投其所好。

投着投着,就把倭郡王给害死了。

景泰十年冬月,南宫发生一件趣事,一个民女欲对倭郡王行不轨之事,被南宫太监发现。

原因是倭郡王甚是暴戾,那事的时候太凶了,黄闺女受不了,常有尸体拉出来。

她恐惧之下,就要谋杀倭郡王,结果被人发现后杖杀。

从那之后,朱祁镇就不喜欢良家美人,而是有了和曹贼一样的喜好。

蜀王一合计,就给他进献了两个伶伎,会唱曲儿还身怀秘技,却让倭郡王尝到好了。

倭郡王爱昌吉,不是别人逼的。

俞士悦查案,就像个漏勺一样,查到什么,民间就知道什么,还有很多报纸跟风报道,越传越神。

李贤也不管,天下事这么多,谁有功夫在朱祁镇一个人身上耽搁呀?

俞士悦一边追查,一边思考,皇帝到底要什么?

每天的调查结果,都送去南京。

“该杀!该杀!”

孙太后暴怒:“该死的周王、蜀王,他们为何如此戕害我儿?”

“皇帝,你就看着你哥哥被糟践吗?”

朱祁钰也头疼。

朱祁镇的桃瑟新闻,在南京都传得沸沸扬扬了。

“传旨,周王进献伶伎,戕害倭王,却畏罪自杀,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让朕兄死得不明不白!”

“褫夺周王封号,其后人贬为庶人,周藩皆除郡王号,贬为镇国将军!将军等人,爵降一级!”

“蜀王纠集宗室,向倭王进献伶伎,非人也!除蜀王爵位,本人去中都守灵,后人不许袭王爵!其蜀藩,随从蜀王,戕害朕兄,皆除王爵,贬为镇国将军!将军等人,爵降一级!”

朱祁钰严惩首恶。

但孙太后却还未出气:“这就完了?那些给镇儿进献伶伎的,都该死!”

“他们为什么要给他进献那些脏人?”

孙太后恨不得把所有人全都杀光。

朱祁钰缓缓道:“再传旨,给倭郡王进献伶伎者,皆爵降一级,若有未给倭郡王进献伶伎者,爵升一级!”

不能做得太明显。

有人降,就得有人升。

反正这次之后,宗室一个亲王都没有了,最大的就是郡王。

也不对,亲王有,都是朱祁镇的儿子,其他人就没有了。

“皇太后,这样可否满意?”

孙太后哼哼两声。

朱祁钰给冯孝使个眼色,让冯孝把消息传出去,说朕拗不过皇太后,暂且如此,等皇太后气消了,就恢复爵位。

谁信谁傻子呗,拿掉了就自认倒霉呗,谁让你们乱押宝。

内阁之中,却在商量谥号。

“不如加灵吧,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王复开口。

赵武灵王、汉灵帝。

倭灵王。

刚刚传来圣旨,礼节再次提高,以半帝礼下葬,下葬地点是虾夷岛。

并将虾夷岛合并进入倭国,分封给下一代倭王。

内阁见怪不怪,这肯定是皇帝和孙太后的政治交易,提高下葬礼节,然后不葬在京中。

皇帝也大方,决定掏15万,在虾夷岛给朱祁镇建造陵寝。

陵寝怕是要耗时一段时间,朱祁镇要停灵在南宫之中。

南宫也从居住之所,变成了灵堂。

孙太后担心尸身停留太久会惹人觊觎,就让四弟孙续宗带着人去守灵,皇帝也答应了。

至于朱祁镇的四个儿子,则搬去百王府居住。

依皇帝圣旨,有封号的、无子女的殉了,伶伎则杖杀,打造棺木,一起停在南宫。

然而。

太子朱见深却跑到乾清宫中哭诉。

“求圣上宽恕周妃吧!”朱见深知道,她母亲得了柳病,皇帝要把她母亲也殉葬。

朱祁钰看着已经长成的朱见深,眉目和其父朱祁镇有五分相,长得很帅。

如今大权在握,已经不在意他了。

心态自然和四年前不一样,四年前还在刀尖上跳舞呢,为了活下来无所不用其极。

“太子,起来。”

朱祁钰道:“汝母柳病之病,治无可治了。”

“倭王在了两儿一女,关系匪浅。”

“让她去照料倭郡王,是应该的。”

“再说了,这是皇太后的意思。”

朱见深神色一震,旋即释然,皇祖母不喜欢周氏,认为周氏势利,不像钱皇后那样忠诚。

很显然,和倭郡王合葬的,也不会是现在的周王妃。

朱见深虽然和母亲没什么感情。

终究还是希望母亲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儿臣去求皇祖母。”

朱见深很懂事,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对于朱祁镇的死,自始至终都没说过什么话。

这就是绝顶聪明人。

“送太子一份地图。”朱祁钰莫名其妙的道。

朱见深却浑身一震,恭恭敬敬行礼。

他的太子之位要到头了。

世界地图,是要把他分封出去,那也不错,起码比在宫里担惊受怕的强。

至于倭郡王的死因,他不想去想,也不敢去想。

朱祁钰看着他的背影,幽幽道:“太子长大了呀,也懂事了,朕可以放心了。”

冯孝浑身一颤,眸中闪过一抹杀意。

“天下这么大,难道都分封给朕的儿子吗?”

朱祁钰瞪了他一眼:“他当朕这么多年儿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挑个好地方,分封出去,当皇上吧。”

今时的眼界,早已经不是四年前了。

朱祁钰的眼睛,在世界上,而非小小的大明一隅之地!

也不再是争夺皇位时的谨小慎微、处处算计,任何事都要掰开了揉碎了思来想去的时候了。

他是皇帝,掌握着万里河山、亿万生灵,他指向哪,就能征服哪。

“皇爷,交趾传来坏消息了!”

正想着呢,有太监匆匆进来,将一封火漆密奏呈上来。

朱祁钰心里咯噔一下,又打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