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啃下这块硬骨头(2 / 2)
张恒闻言,眉头紧锁。
他意识到,单纯地在“光之盾”上做优化已经远远不够,一定要从更高的层次,对整个武器平台的能源系统进行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
一场事关“大允铭”未来的技术会议召开了。
会议室内,张恒环视着在座的专家,语气凝重地说:“各位,我们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光之盾’的加入,已经让‘大允铭’的能源需求超出了现有供电系统的承载极限,如果不能尽快找到一个优化的方案,我们的努力恐怕就要付诸东流了。”
“我认为,关键是要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密度。”
徐占龙若有所思地说:“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发电技术,能够在更小的体积内,提供更大的电力输出。”
“不如探索一下微型核反应堆技术?”
林森提议道:“别看它们个头不大,但发电效率可是化学电源的几十倍,如果能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大允铭’上,供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微型核反应堆前景诱人,但它的技术难度也不小啊。”
陈铭衡有些担忧地说:“要想在短时间内攻克这项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恐怕还需要举全院之力吧?”
张恒听着大家的发言,目光炯炯:“诸位说的都有道理,微型核反应堆也许正是我们寻求的突破口。
我们现在就启动应急攻关,调集所有能够调集的资源,哪怕再难,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啃下这块硬骨头!”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议。
“还有一点,我们在提升供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能源的高效利用。”
张恒接着说:“‘光之盾’在不同模式下的功耗差异很大,我们要研发一套智能能源管控系统,根据作战任务的需求,动态调配能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无谓的损耗。”
“您说得对!”
徐占龙恍然大悟:“这就像是‘光之盾’和‘大允铭’之间的‘粘合剂’,让二者在能量利用上实现协同优化,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
一个全新的科研规划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中渐渐成型。
会议结束,张恒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科研园区。
有了微型核反应堆技术和智能能源管控系统这两大突破口,张恒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实验。
他们着手搭建了一个微型核反应堆的原理样机。
与传统的核电站不同,这种新型反应堆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裂变材料、冷却系统、屏蔽层等关键部件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封装内,大大降低了体积和重量。
“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核燃料。”
徐占龙一边调试着反应堆的控制参数,一边说道:“我们需要一种裂变效率高、中子俘获截面小的材料,才能在微型化的同时保证足够的能量输出。”
“不如试试钍基燃料?”
林森建议道:“它不仅具有优越的核物理特性,而且在热工水力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