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4 章(1 / 2)
且说娘几个在这头闹,凤大娘坐在屋里听得清二楚。程家两进的院子,大房住东边三间厢房,二房住西面,哪儿有个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大伙儿的耳朵。听到程老夫人开口说要把自己的镯子拿去给程二娘她们做嫁妆,凤大娘也没开口,只是坐在那儿冷笑。
她着甚么急呢,自己嫁的男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还能不清楚。别说现在自己有撑腰的人,就是没有,有这种值钱的首饰,程仲也必然不会舍得给妹妹的,她的,不也就是他的?不过自己熬了这么些年,直照顾着天楼,眼下,终于熬出头了。凤大娘摸着参片盒子上凸起的花纹,怔怔的留下滴泪。
不提程仲回屋如何哄凤大娘,又过数月,进了腊月,照全州风俗,出嫁的女儿要往娘家给爹娘送抵御寒冬的暖衣以示尽孝。大户人家,有送裘衣大氅的,等门户,扯两寸尺头,缝上两件厚厚的棉衣,再不济,也要上山套两个兔子硝制好皮做几个暖膝送回娘家给爹娘绑在膝盖上。
往年凤大娘别说送棉衣暖膝,就是根稻草,都不敢拿回娘家的,她也不愿走。但今年不到腊月,程仲就花了几十两银子在外收上好的兔皮,拼拼凑凑的让凤大娘缝了件兔皮裘衣备下,混不顾红眼的程老夫人如何在家跳脚,也懒得理会弟媳柏氏的酸言酸语。惹急了,程仲就告诉程老夫人他挑个日子去李家问大姐何时回家给亲娘送暖衣,又当着柏氏的面问程二郎程发要不要他帮忙收皮子,只给他本钱就行,弄得婆媳两个噎的半死,背后偷偷咒骂凤三宝穷命穿贵衣。
腊月十,夫妻两个早早起身,清点了回娘家要带的东西,上了程仲早就请好的马车回了十里坪。尽管他们到的早,但凤家这时候依旧早已宾客盈门,在外面站着的进福先还没将这辆杂毛黄马后的平头黑漆马车看在眼里,等瞧见程仲从上面下来,赶紧挤开周围圈递拜帖的人,过来笑嘻嘻的行礼,“大姑爷,大姑奶奶,老太爷和三老爷早就惦念着您二位呢,小人给您领道。”
“打你个嘴甜的小子。”程仲来过几次,知道进福家是凤天楼从西北送回来的,进福老子现做着凤家的管事,帮着凤三宝管了凤家五千亩地并几个大磨坊,进福大哥还是凤天楼身边的亲卫,因此对进福分外亲和,忍痛给了个两的红封。
进福随手掂掂红封,放进袖袋里,在前头带路。
凤大娘望着凤家外面乌泱泱的马车,牛车,还有坐在地上拖儿带女在凤家下人手里领白馒头,大酥肉的人群,见到里面有好些看起来面熟的人,不由道:“上哪儿来这么多人?”
“都是家里亲戚。”进福解释道:“有些老亲多年没往来,今年都重新走动起来。只是老太爷也记不清哪些是哪房哪家的,院里坐不下,正让家里几位老爷带了人理清楚,唯恐怠慢亲戚,这才吩咐先给些吃的垫垫肚子,宴席还在后头。”
什么亲戚,不过是些勉强能沾上关系的人听说凤家发迹来打秋风罢了。程仲心里觉得好笑,看着后面凤家下人跟着抬来的礼,抬头挺胸往里走。凤大娘却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她沉默片刻,抬头道:“是天楼今年要回来罢?”
进福意外的看了眼凤大娘,“大姑奶奶说的没错,将军送了信回来,明年三月要上京述职,就打算今年年节回来,将祖坟重新修葺了,小人爹正琢磨要给您报信呢。”
凤大娘弯弯嘴角,知道进福说的是场面话,但架不住入耳。夫妻两在进福领路下避开人群,从后面先去见凤三宝,把给凤三宝做的暖衣送上。父女两个直不亲近,凤三宝收下暖衣,敲打几句程仲,把人留下来,在满屋夸赞凤大娘孝顺的声音打发她去后院。
吴氏带着儿媳小吴氏正在满屋亲戚飞窜,这儿说说话,那儿炫耀番手腕上粗大的金镯,再与另边的刘氏对着看几眼,哼声又各自扭过头。见到凤大娘进来,吴氏与刘氏都撇开亲戚亲热的迎上来。
当年凤大娘在家受楚氏磋磨,吴氏与刘氏都在边上跟着占便宜,加上当初吴氏和刘氏趁火打劫让凤天楼去边关,凤大娘对她们都没什么好感,淡淡敷衍两句,问起二房凤天根的妻子钱氏的病情。
吴氏两人听凤大娘提起二房的病秧子,立时神色淡淡,凤大娘见到,脸上露出几分不悦。若在往常,吴氏和刘氏见凤大娘敢拿大,自然要教训几句,但这年凤天楼数次写信回家都提及凤大娘,又专门派人送郎回来给凤大娘治病,十车东西送回来总有车是单独给凤大娘的,凤家上下自然不敢再怠慢凤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