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27章 天下共主

第127章 天下共主(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127章 天下共主

武英殿内,随着朱元璋这一句话的说出,气氛陡然之间,变得严肃起来。

屋顶上,停留着的几只乌鸦,呱呱乱叫,拍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远了。

似乎承受不住殿内严肃气氛的冲击

面对朱元璋的突然作色,宋濂神色微微一变,站起身来,对朱元璋躬身行礼。

“陛下,臣说此言,确实是觉得蛮夷的文字,不适合为我汉字注音。

当然,臣也同样觉得,陛下所修订的洪武正韵,全部都用中原雅音,也确实是不太妥当。

这两者并非是同一个原因,也不能混作一谈。”

宋濂看起来很是坦荡,迎着朱元璋的目光,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陛下坚持想要用北方口音,臣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陛下,也要看当今的真实情况。

臣还是那个意思,如今论起财富,论起百姓之多寡,论起天下官员的出身,论起都城之所在。

制定洪武正韵时,都应当以京师附近的口音为主,中原雅音为辅。

不能强行把中原雅音,提拔到官话的位置上。

看着宋濂一副把心里话和盘托出,就事论事的样子。

朱元璋的神色,却没有半分的缓和。

“宋先生既然与咱说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那咱也把咱的考量,说与宋先生听。

不做什么遮掩。”

宋濂拱手行礼,表示洗耳恭听。

“我大明,是不是以江淮秦岭为线,这条线往南的地方才是我大明

此线以北并不是我大明,不是我华夏”

朱元璋看着宋濂认真询问

“自然不是。”

宋濂摇头:“秦岭淮河一线往北众多地方,中原腹地,秦川之地,以及幽云十六州等地方,都是我大明,皆为我华夏。

是当年宋朝孱弱,丢掉了。

但这些向来都是我华夏之地。”

纵然是宋濂,也绝对不敢将北面中原等众多地方,给革除于华夏之外。

“好,宋先生说的好!

那咱再问你,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众多百姓,是不是我华夏之民”

“北方等诸多地方,虽被异族族统治多年,众多百姓沾染了腥膻之气。

但自然还是我华夏之民。”

宋濂说的很是郑重。

边上坐着,一直没什么反应的国子监祭酒宋讷,听到宋濂此言,神色为之一变。

目光显得有些黯然。

朱元璋本想望着宋濂,再问上一些别的,但话到嘴边又改了口。

“他们沾染了腥膻之气

他们为什么会感染腥膻之气

是因为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儿皇帝石敬瑭,拱手把燕云十六州给卖了出去。

换取辽人支持他当皇帝。

是赵老二这个驾驴车的无能狗东西,害死他兄长,当了皇帝后,瞎鸡打仗,害死无数宋朝的精兵强将。

被辽国打破了胆子,吓出了屎。

从此后,不仅自己断绝再复幽云十六周的心思。

还转外为内,硬生生亲手打断了宋朝武将的脊梁。

是赵佶父子这些当皇帝该死,弄出了靖康耻!

国都被攻破,两个狗曰的玩意被抓走,丢失大量疆土,让无数百姓惨遭蛮夷杀害!

是赵构先弃河北,再弃中原,一路跑到杭州,又来到海上,丢盔弃甲,一路逃避,不敢组织人马与金人一战。

将中原腹地,关西等地,拱手送与蛮族。

致使宗泽宗爷爷,满心悲怆,临死由大呼过河!

是宋朝的皇帝,众多文人士大夫,病态的压抑武将。

依靠韩世忠,岳爷爷他们顶住北方金人压力。

免于被金人屠戮。

可局势稍有缓和,便又一次压制岳爷爷,谋求向金人求和。

后面更是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爷爷,以莫须有之罪,将之害死。

致使北伐彻底落空!

王师再无北定中原之日!

是南宋的君臣,不思进取。

国家危难至此,一个个还在争权夺利,内斗的厉害。

狗脑子都给打了出来。

以至于后来崖山一战,彻底灭绝。

寻常百姓,在这个过程里能做些什么

大势之下,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当皇帝的,当大臣的如此无能。

致使山河沦陷,又岂能将罪过归到寻常百姓头上

此时,反倒嫌弃死他们身上有了腥膻之气。

他们身上的腥膻之气,是从何而来

是拜谁所赐

况且,真按照宋先生你所说的,真就只有北方之人,身上沾染了腥膻之气

我们这些江淮江南等众多地方的人,就没有沾染腥膻之气。

这些地方,就没有被胡元给统治过。

我们的父祖辈,包括我们自己,以往不是被胡元统治过的

宋先生只说北面百姓,有着腥膻之气,咱以为大为不妥。

真按照宋先生所言,咱这个皇帝,咱的皇后,咱的太子,包括你宋先生这个大儒,还有咱大明的满朝文武,儒家诸多士人。

所有的人,都有腥膻之气!

宋先生不说南人,只说北方。

岂不是有失偏颇,和五十步笑百步有何异”

宋濂面色涨红,几度张口欲言,却说不出话来。

边上坐着的国子监祭酒,这个宋濂口中的北侉子,手扶着锦墩,跪在地上。

叩首于地,涕泗横流。

“咱再问你。”

朱元璋吸了一口气,身子前倾,望着宋濂接着开口:

“咱这个皇帝,是半个大明的皇帝,还是整个大明的皇帝”

“回陛下,陛下自然是天下共主,是我大明的皇帝。”

宋濂的声音有些抖了。

“好,那咱再问你,几百年下来,南北分裂严重。

宛若鸿沟,不可逾越。

华夏被前面那么多无能该杀之辈,给祸害成了这个样子,

本一体的华夏,被硬生生的一分为二。

生生撕裂。

咱要不要将这条鸿沟给消弭,要不要让我华夏再度成为一个整体”

宋濂道:“自然是要的。”

“好!”朱元璋赞了一声。

“既如此,为何宋先生等人修订出的洪武正韵,没有按照咱所说的,多多参考中原雅音。

为什么咱弄出来,以中原雅音为主洪武正韵,宋先生还要如此反对”

宋濂张口欲言,朱元璋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

接着开口:“宋先生所说,南方从经济文化,从人口,从官员,从京师等来论,都远远超过北方。

这些咱都知道。

可咱为什么,还是要坚持把北方的话,定做洪武正韵,成为官话

宋先生在为南方的人口,经济文化,粮食产出等这些感到骄傲之时。

咱觉得,应该还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那就是为什么南方经济文化等这些,如此发达,如此繁荣。

为什么北方就远远比不上

是因为北方等众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行吗

宋先生比咱读书多,了解的也多。

肯定不是这样。

自古以来,北方等诸多地方的繁华,都超过了南方。

包括北宋之时,北方等地也一样繁华。

反倒是南方这些地方,从古时算起,大多时候都是烟瘴之地。

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却变成了这个样子

咱今天就告诉宋先生。

是因为自秦汉以来,无数北方蛮族,入侵我华夏,来我华夏肆虐,北方都顶在了最前线。

无数人进行相抗,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死在了与蛮族相抗的事情上。

死在了北方的土地上。

那里处在对抗蛮族第一线。

蛮族入侵,烧杀掠夺后,纵然还能继续南侵,可各种作恶的力度,也会远远低于在北方时

若没有北方长期顶在前面,化为屏障,化为战场,顶住蛮族。

把满足的绝大部分伤害,都给承担了下来。

北方之繁华,在战火之中灰飞烟灭,多不复存在。

江南等诸多地方,又岂能繁华至此

包括现在,我大明上尚有几十万的将士,陈兵北方,遏制草原。

想要寻求机会,将北元王庭,一举覆灭。

让草原蛮族,没办法再次南下,霍乱我华夏!

从历史,从现实来看,这些事情都真实的存在。

宋先生何以只看到南面繁华,北面荒凉。

却看不到造成这些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就不能多考虑考虑,北面众多百姓,为南方的繁华所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就不能从别的一些地方,稍加退让,稍作补偿”

宋濂神色变换,呐呐不能言。

宋讷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老泪。

“南郊祭天时,咱曾言,咱有一个梦想。

其中的一个梦想,便是南北统一,消除这道深深的裂痕。

让华夏再次形成一个整体。

华夏之人,再提起南人和北人之时,只是一个地理方位上面的区分。

而不带着诸多复杂的敌对情绪。

咱既这么说了,那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行动,来努力地弥合南北。

宋先生,你我都是大明人,也是炎黄子孙。

咱觉的,咱们不应该把大明分为什么南方北方。

把人分为南人北人。

而是要把大明视作一个整体。

咱们这代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修复这数百年间,所造成的南北之间的巨大隔阂。

把这道鸿沟给填平了。

宋先生为当世大儒,深谙圣人之言。

也必然不愿意看到,我华夏被分割成这个样子。

不愿意看到我大明虽统一了南北,可实际上裂痕还在。

宋先生也肯定会愿意,为南北融为一体,华夏再创辉煌而努力。

宋先生,咱们都相忍为国,为华夏吧。”

朱元璋起身,从御案后走到宋濂身边。

将宋濂的手给紧紧的握着。

而后拉着宋濂,走到了跪地泣不成声的宋讷身边。

单手将宋讷搀扶起来。

顺势握住了宋讷的手。

“两位宋先生,让咱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吧。

把这道持续了几百年的,人为酿成的裂痕给修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